“救命啊!救命!”8月7日清晨5:03,洪芳和儿子被嘈杂的人声、敲门声、犬吠声惊醒。
母子俩穿着睡衣打开了房门,求救的是隔壁邻居。未等洪芳反应过来,邻居一把将刚出生10天左右的小婴儿塞进了洪芳的手里:“快救救她!快救救她!”
洪芳抱过婴儿时,小宝宝的手脚已瘫软冰凉,几乎感觉不到呼吸声。“好像呛奶,噎住了!”父母在一旁手足无措,不知如何是好,只记得洪芳是在医院工作的,慌忙抱过来求助。
作为富阳区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护士,2007年就参加工作的洪芳已经有了丰富的急救经验,但在家门口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头一遭。洪芳一评估,考虑可能奶汁窒息,快速找出家中备用的注射器,从宝宝的口腔里吸出奶汁约1毫升,然后手托住下颌,另一只手扣后背。她在救助的同时问道:“叫120了吗?”家长这才反应过来。
“快打!”洪芳说道。在洪芳的努力下,宝宝终于有了哭声。5时10分,宝宝口周皮肤渐渐红润,肢端也有回暖。最关键的几分钟,宝贝被救回来了,宝妈一下瘫坐在地上,哭了起来。
洪芳一边安抚家长,一边继续用注射器吸婴儿口鼻里的分泌物,直到120救护车赶至现场,将宝宝转运至区妇保院。
生命护航
铭记于心
这几日,宝宝在区妇保院新生儿科病区住院观察,目前状态稳定。8月9日下午,夫妻俩送来鲜花、锦旗,感谢她在宝宝生死关头的救命之恩。宝妈孙某说:“那天如果没有你,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!”洪芳给了她一个深深的拥抱。
一旁的宝爸庄某也红了眼眶。事情仅仅过去了两天,他却消瘦了一圈。说起宝宝呛奶时的情形,他心有余悸。
起初,宝妈喂奶时以为孩子困了,不想喝奶。于是,宝爸抱起孩子换尿布。只见孩子双脚蹬得笔直,嘴里发出微弱的“嗯~嗯~”声。渐渐地,声音越来越小。他这才意识到孩子有异常,“大概是呛奶了!”他立即拍打孩子的背部,希望能把奶拍出来,可是孩子却丝毫没有反应,手脚开始发软。宝妈看到这一幕,已经完全不能思考。
这时,庄某突然想到对门邻居洪芳是医护人员,夫妻俩立即抱着孩子冲了出去。孙某激动地敲起门来,“我敲门时只能喊出‘救命’两个字!其他的话,一句也说不清了!”
夫妻俩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,给宝宝的救命恩人送上锦旗和鲜花。锦旗上是他俩为感激洪芳凝练出的十六个字:“生命护航、医德可敬;孩子平安,铭记于心!”鲜花的卡片上,宝妈写着:“医者如花,温馨人间。感谢您的关怀与救治。愿您拥有花一样的笑容,幸福与好运永远相伴!”
如今回想这场经历,洪芳还有些后怕。回看家中的监控,短短的十几分钟,光脚急救的她感觉经历了一场生死战斗。“来不及思考。”洪芳说,“这种抢救流程已经刻在骨子里了!好在宝宝一切平安,希望宝宝能健康地成长!”
儿童窒息事件多发
家长必备急救技能
区妇保院儿科医生提醒,每年全国各地孩子呛奶、误吸、异物堵塞导致窒息的事件多发。这种意外一旦发生,往往短时间就会致命,准确及时处置至关重要。家长应学习掌握“海姆立克急救法”,根据适应人群和方法不同,可分为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、海姆立克胸部冲击法和婴幼儿海姆立克法三类。该方法利用肺部残余气体、形成气流冲击力将气道异物冲出体外,恢复气道的通畅。对于小月龄的婴儿,宝宝发生呛奶窒息时,可将其俯卧在抢救者腿上,手托住下颌,另一只手扣后背,上身前倾45—60度,拍打背部,将异物咳出。
此外,新生儿家长需注意,喂奶的时机很重要。不在婴儿哭泣或大笑的时候喂奶;不要等宝宝很饿了再喂。同时,母乳喂养时应注意宝宝应斜躺在妈妈的怀里,呈30-45度状,不要躺在床上喂奶,尤其在晚间。
海姆立克急救法作为家长必备技能之一,希望生活中永远都“用不上”,但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时,就能在第一时间解救孩子于危难,以免错过最佳救助时机,造成遗憾。